学生荣誉

智能制造学院再续辉煌:202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员获奖
发表时间:2025-11-12
作者: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
阅读:496次

继2024年首次参赛便斩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的辉煌之后,我校智能制造学院在2025年该项赛事中再传捷报——学院派出的三支参赛队伍历经三天高强度比拼,全部脱颖而出,均荣获省级三等奖,以"全员获奖"的优异成绩为学校再添光彩,书写了学科竞赛的新篇章。

作为数学领域极具权威性的"实战擂台",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始终以"源于实践、贴近应用"为核心特色,被誉为检验高校学子综合能力的"试金石"。2025年大赛赛题紧扣时代热点,聚焦人工智能伦理边界、新能源产业布局优化、城市智慧交通调度等前沿现实问题,不仅要求参赛者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,更考验其将复杂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转化能力、运用计算机技术求解的实践能力,以及团队协作中的高效沟通与创新突破能力。三天时间里,参赛队伍需完成从问题剖析、模型构建、算法设计,到数据验证、论文撰写的全流程工作,每一个环节都堪称对智力与耐力的双重挑战,赛事竞争激烈程度较往年更胜一筹。

此次"全员获奖"的成绩,绝非偶然,而是学院深耕人才培养、团队刻苦钻研的必然结果。在陈虎生、许琪、杨东如三位指导教师的联合带领下,三支参赛队伍早在赛前半年便开启了系统性备赛。相较于去年的"从零起步",今年的备赛工作更具针对性——指导教师团队结合2024年的参赛经验,精心梳理了赛题高频考点,构建了"理论夯实+案例实战+模拟冲刺"的三维备赛体系,为学子们精准导航。

备赛期间,智能制造学院创新中心的自习室成了参赛学子的"第二个家"。清晨的阳光与深夜的灯光,共同见证着他们的成长足迹。队员们不仅巩固了数学分析、运筹学、概率论等核心理论知识,还针对Python、Matlab、SPSS等建模工具进行了专项训练,从数据清洗、模型求解到可视化呈现,每一项技能都在反复练习中愈发娴熟。为了模拟真实比赛场景,指导教师每周都会布置实战案例,组织队员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模任务,并逐一对论文逻辑、模型合理性进行细致点评,帮助他们规避思维漏洞。面对备赛中遇到的复杂模型难题,师生们常常围坐讨论至深夜,从文献查阅到方法创新,在思想的碰撞中寻找突破思路,这种"教学相长"的备赛氛围,为比赛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比赛正式开启后,三支队伍迅速进入"战斗状态",展现出极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。拿到赛题后,各队首先进行分工协作:有的队员负责深度剖析赛题,明确问题边界与核心需求;有的队员专注于数据收集与预处理,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效数据;有的队员则聚焦模型构建,结合所学知识设计最优求解算法。在建模过程中,难免遇到诸如模型与实际数据偏差、算法求解效率低下等问题,但队员们并未慌乱——他们借鉴备赛时积累的经验,通过重新调整假设条件、优化算法参数、补充数据维度等方式逐一攻克难关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面对部分赛题涉及的新兴领域知识,队员们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,在短时间内查阅相关文献,将前沿理念融入模型设计中,展现出极强的知识迁移能力。论文撰写环节,大家更是精益求精,从逻辑框架搭建到专业术语使用,从图表呈现到结果分析,每一个细节都力求严谨规范,确保将团队的建模思路与成果清晰、准确地传递给评委。三天里,队员们争分夺秒、劳逸结合,用高度的专注与坚韧的毅力,圆满完成了比赛任务。

此次三支队伍全员获省级三等奖,对学院而言意义深远。从2024年的"首次参赛即获奖"到2025年的"全员获奖创佳绩",不仅是成绩的稳步提升,更彰显了我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,证明了智能制造学院"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"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与有效性。这一成绩是对参赛学子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,也是对陈虎生、许琪、杨东如三位指导教师悉心指导的充分肯定。

同时,这份荣誉也将进一步激励更多学子投身学科竞赛。它向全校师生传递出一个信号:只要有明确的目标、科学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,就能在高水平赛事中崭露头角。未来,智能制造学院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,总结备赛与参赛经验,进一步完善学科竞赛培养体系,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指导与更广阔的实践平台。相信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,我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其他各类学科竞赛中,必将取得更加耀眼的成绩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。

 


【供稿:智能制造学院】

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
图书馆QQ二维码

招生处QQ群

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
微信二维码

微信二维码

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

招生办公室电话

0712-2323777
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