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医事科技学院,有这样一位老师:她或许不是课堂上言辞最激昂的那一个,但一定是备课最细致、讲解最耐心的那一位;她的身影总是忙碌在实训室、图书馆和办公室,用沉默而坚实的行动,诠释着“师者”二字的千钧重量。她,就是今年被评为“优秀教师”的基础医学教师——万辰。
精研深教,她是学生攀登医学高峰的“奠基石”
万老师承担着《正常人体结构》与《药理学》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。这是医学知识大厦的基石,内容繁杂,需要极强的逻辑与耐心。对于性格内敛的万辰老师而言,舞台不在喧嚣的讲台,而在每一个寂静深夜的案头。她的教案年年更新,密密麻麻的批注、精心收集的临床案例、亲手绘制的解剖图示,都是她送给学生们最宝贵的知识图谱。

在课堂上,她逻辑清晰,善于将复杂的解剖结构、抽象的药物作用机制,转化为一张张清晰的图表和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比喻。她从不吝啬时间,面对学生的疑问,总会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讲解,直到学生眼中闪现出领悟的光芒。她常说: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我的任务,就是帮你们把这块基石打得又稳又牢。”
言传身教,她是实训室里沉默的“引路人”
实训室,是万辰老师的另一个主阵地。在这里,她少言寡语,却用行动树立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科学的严谨。每一次实验前,她都会提前检查模型、准备标本,确保万无一失。面对有些学生初入实训室的紧张与畏惧,她从不苛责,而是用沉稳的示范和鼓励的眼神,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,去探索人体结构的精妙。

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。对于实验模型标本的摆放,她要求一丝不苟;对于药物的剂量换算,她要求分毫不差。这种“斤斤计较”,背后是她对未来的医护工作者们沉甸甸的责任感。学生们都说:“跟着万老师学习,心里特别踏实。她话不多,但每一个动作都在教我们什么是认真和负责。”
亦师亦友,她是学生心中温暖的“守护者”
虽然性格含蓄内敛,但万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却细腻而深沉。有一个晚上,一位同学因为课堂上对某个复杂的药理机制没有完全理解,忐忑地敲响了她办公室的门。当时她正在准备第二天的课程,见状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。她没有简单地重复课堂内容,而是拿出纸笔,从另一个角度,用更生活化的比喻,重新梳理整个逻辑链条。办公室里,灯光安静地亮着,只有笔尖在纸上的沙沙声和耐心的讲解声。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当看到那位同学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,脱口而出“老师,我懂了!”的那一刻,她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
她办公室的门,总是向学生敞开着。无论是学业上的困惑,还是生活中的烦恼,学生们都愿意向她倾诉。她会安静地倾听,然后用她特有的方式给予建议和帮助。得知有学生情绪不好,她会与辅导员沟通协调处理;发现有学生学习状态不佳,她会课后轻声询问,给予鼓励。
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关怀,让学生们倍感温暖。一位学生动情地说:“万老师就像一位沉稳的大姐姐,她不常把‘关心’挂在嘴边,但我们都能感受到,她一直在我们身后,默默支持着我们。”


荣誉是肯定,更是前行的动力。得知自己被评为“优秀教师”,万老师表现得十分谦逊。她表示:“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,它属于我们整个医事科技学院团结协作的团队,更属于那些勤奋好学的孩子们。我只是做好了一名教师的本分工作。”
兢兢业业,勤勤恳恳,于无声处润桃李,于细微处见真章。这就是万辰老师,一位用专业、严谨和深沉的爱,守护着医学教育起点的优秀教师。她就像一座沉默的灯塔,用自己的光和热,照亮一届又一届学子通往医学殿堂的道路。
【供稿:医事科技学院】